管理给大家带来了一些错觉,总觉得管理是很繁琐的,是浪费的,甚至是不合理的…等,有人说就是因为管理,所以把公司管死了。有些老板就客观一些,他们认同管理的必要性,但是反对过度管理,看起来似乎是对的,没什麽问题,可是,再细想一下,问题就冒出来了,最关键的就是对“过度管理”的认定,这是没有标凖的,完全是看个人的思维与认知了。而管理到底是什麽?坊间有诸多说法,笔者认为对管理最贴切的解释应为:“对于事件或人加以适当的干预,使其发展或表现朝向希望的方向进行,进而确保结果是符合期望的”这整件事就是管理,而句中所提“适当的干预”就是指管理的手段。
说起来是挺轻鬆的,好像是信手拈来,其实不然,从2008年开始企业内部的管理就比以往困难了,因为政府做得太好了,使得老百姓的出路多了,所以企业招收基层员工就困难多了,而且政府把人民照顾得太好了,因此老百姓对企业的要求也提高了,所以,小微企业招人更是困难重重了,在这种情况下,企业想要使管理有效推动,那就更是难上加难了。现今不论是大企业或是小微企业均受效率不彰所累,以往已经有讲求效率的企业可能还好些,因为新来的人最基本的就是有样学样,所以效率还可维持在一个水平,那些中、小、微企业原来就是不太重视效率,而现今因应发展的需要,想要开始要求,但总是发现那是百倍的艰难,这些问题基本上是因为人的堕性及不愿吃苦所致,再加上政府施行的德政,处处为工人设想,对福利的要求是迈开脚步急速前行,紧跟欧美先进国家,把国营企业那套运营方式加诸于国内企业,所以让形势更是雪上加霜。而在企业内部除了服从政府的法令外,管理者也不敢对员工太强势去要求,主要是害怕逼急了,把人都赶跑了,人跑了就没人可用,那真是比效率低还可怕,效率低就只是出货不及时,还有点指望,如果没人做事,那就是没有东西可以出货了,也就是一点指望也没有了。可是隐藏在效率低背後的问题,可不是只有影响出货进度,最要紧的是效率低也会使得成本往上升,而增加运营的困难。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有人就会主张不要去要求了,有指望总强过没指望,这种主张看似合理,其实是大错特错,公司的运营如果没有了要求与管理,那麽情况绝对会每况愈下,渐渐的就会失控了,最终造成不可收拾的结果。这时候肯定有人就会说:“管不行,不管也不行,那要人怎麽做呢?”,其实,这裡就要用到“合适的干预”这个“合适”的概念了,简单的说,就是放宽对管理结果的要求,至于放宽到什麽程度,这就是所谓“合适的管理”的度了。对于这个度,希望能由管理者来掌握,而管理者被要求必需要有能力把握这个度,必需能促使双方和谐而且公司能有尽可能大的获益,所以所谓的“合适”就是基于对此种结果的要求而界定的。简单的说,就是:管是一定要管的,但是要放宽要求的管,不能只在理论上考虑结果的单方面要求。这有点类似我以前一直要求的,緃使今天的工作量只够做半天,也不能为了打发时间而花掉一天的时间来完成半天的工作量,要求该是,该半天完成的工作就一定要在半天完成,剩下的半天安排其它的活动,可以是教育训练,也可以是大扫除,那怕是安排放假都行。因为如果用一整天的时间来做半天可以完成的工作量时,工作是轻鬆的,会造成人员精神鬆散,精神鬆散人心就焕散,容易如脱缰野马般失去控制,而无法集中精神专心侍事,如此一来就做不好工作了。就像我们以前当兵的时候,在休假结束的当晚,总是要花一个多小时做基本的操练,名之为收心操,因为需要把鬆散的心收拢回来以应付接下来的任务。尤其在工作时候精神不够集中就容易出错,这种问题就不是简单的收心操可以拉回来的,所以一定要想尽办法能保持好作业时的心态与精神,不能使之有机会涣散,以确保工作不出状况,这也是一种管理上的思维,是基础管理的运用而已。基础管理是很简单的,要求就是“有所依据,落实执行”,而依据就是标凖作业程序(SOP),但是,必需注意的是SOP也不是一成不变的,它可以因为环境、需要、简化、进步…等原因而进行修订,必需确记的是,修订要反复验证、符合程序方可,绝不能一时兴起或单独片面的做修订。
管理说得这麽简单容易,可为什麽有这麽多的企业却是无法顺利推动与收获成果呢?其是,这个原因太简单了,就是因为人的堕性及缺乏决心。人的堕性有很多现象,如:害怕改变不愿变革、好逸恶劳怕麻烦、乐于鬆散不愿被约束、贪功诿过抢好处、敷衍应付得过且过、…等等,这些现象不只是发生在基层,中高层也是屡屡可见,人因为有堕性,因此需要有人在後面给予鞭策,那麽是谁来给予鞭策呢?当然是管理阶层的人咯,所以管理阶层如果也陷入人的堕性中而无法自拔时,那麽企业就容易混乱,也就会有存在风险了。今日的小微企业想要步入正轨,碰到最大的问题也就在此了,因为他们都已经习惯于无条理的混乱,也习惯于不需考虑後果的简单,只求事情有人做掉就好,也求只要能活下去就行了。因此,改变与变革在他们的眼睛裡看来是劳民伤财,毫无需要,最直接的理由就是:1.我们是小企业一切从简,不需要那些规矩。2.多年来都是这样做的,不也活下来了吗?…等。最糟糕的是管理层也有这种想法,那麽,我们可以断定这个企业就只能是这样了,没可能有进步,也不会有大发展了。所以,从这裡我们可以感受到,企业的转变及发展与管理层干部息息相关,干部能力不足,不会做SOP,没问题,可以找人教,找人帮忙做,但是如果干部是固执己见,排斥变革,不执行或不落实,那就真是没机会了。会妨碍企业进步发展的现象很多,举几个比较严重的,如:1.没有中心目标,各自为政,无力解决问题。 2.自以为是,不会或是不愿意找问题的根由。 3.只知抱怨,不思解决问题,任其持续自由发展。 4.只动嘴要求,不懂得跟催及要求落实执行。 5.三分钟热度或掉以轻心,容易自我满足,不能持续落实执行。以上是经常见到的而且是很严重的问题,因为有了这些问题,就可能会发生交货不凖时、产品出现问题、没按客户要求执行…等现象,这些现象发生,小则增加成本,大则有可能丢掉订单,需知“溃堤始于蚁穴”,各位老板真的要谨慎对待,慎谋对策啊!
很多老板会觉得上面所提出的都是小问题,很容易解决的,没错,我前面就提过了是小问题,可是往往吃大亏的都在这些小问题上,因为这些小问题所形成的原因基本在人的本性及人的堕性,我相信大家都知道,牵涉到人性的事情都是很不容易解决的,它是很不容易被说服、很不容易改变的,所以解决这种问题是不能讲道理的,必需用严峻的管理手法加上管理层的决心,才有希望解决。管理首重心态,不只是被管理者,最要紧的当属管理层,尤其是越高层越重要,有一句话“马首是瞻”,就是说明这个道理,每个正常的人都希望能被认同与肯定,尤其是被上级领导,尤以被老板认同与肯定为最。当自己的想法与别人不同时,会想到找领导评判对错,而当自己想法与上层领导冲突时,肯定想到的是找老板评判,不论评判的本身是否能实现,但是心中对老板意见、看法的重视已是昭然若揭,所以说,老板自己如果没有目标,那麽手下更不会有目标,如果老板对目标的态度不够坚定,或是表现的没有那麽坚决,那手下更是不会在意,也觉得是可有可无。当老板宣示了他必要的决心,绝大多数的手下定会受此感召,肯定会全力以赴,努力达成目标,因为他们都想得到老板的肯定,不一定是奖励,那怕是一个关爱的眼神,几句体恤感谢的话,就足以让手下肝脑塗地了,这就是人性。不过这样的老板是有一个前提,那就是没有让手下失望,没有让手下瞧不起,一个老板要做到这个是不难的,因为人们有对神崇拜的心,神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万能的,但是神真正做到的事却是很有限的,但是人们并不会责怪神,也不会看不起神,甚至还会帮神找到解释,以说明神没有做到的事情不是神的错。老板在员工的心裡就像神一样,就是心裡的一个凭藉与倚赖,大家都愿意相信他、跟随他,所以老板的企图心、意志力是很重要的,因此,“君无戏言”就很重要了,也就是说,老板的目标要很明确、可行,不能是画大饼、天方夜谭,如此而已。
让我们回头来看看基层的管理,同样的道理,基层的管理者在员工的心裡也是老板,只是因为跟员工的距离比较近,差异也比较小,所以比较容易受到质疑,要避免这种质疑的发生,唯一的办法就是要有共同遵守的凖则,公司的厂规厂纪就不说了,除此而外就是标准作业程序(SOP)了,标准作业程序是经过层层把关,並经高层核准的作业标凖方法,也就是大家都必需遵守的东西,因此,基层管理者按此要求员工作业,就比较不会受到质疑,在这裡只能讲比较不会,是因为完成工作的方法不是唯一的,而且环境也会改变,因此,标准作业程序也有可能需要因时因地而制宜,但是标准作业程序不是说改就可以改的,它是有一套完整的规矩来管控标准作业程序的修订,所以不会在内部产生矛盾,而且质疑都不会是针对个人的,因此,对于基层管理者的领导比较不会产生困难。接着让我们谈谈标准作业程序的创作吧!
因为人性的不服输,总认为自己是最行的,再加上完成工作的方法基本上都不是唯一,所以标准作业程序的制作稍微有一点复杂,最早开始,公司会找一个单位叫做工业工程(IE),来负责制作标准作业程序,原本工业工程这个单位是最理想的,因为他们了解各部门的作业,也懂得简单化的重要,而且能站在绝对客观的立场,所以制作标准作业程序应该是最没问题的,可是因为工业工程毕竟不是真正的制行单位,所以有些细部的窍门会被忽略,再加上人性的作祟,基层单位不愿意完全遵照执行,因此推动就发生阻力,事件就停摆了,可是标准作业程序的建立在管理上却是不可或缺的,因此,几经商议,终于确立了分工的方法,即:各部门、单位各自负责制作自己的标准作业程序,有跨部门的标准作业程序主轴由工业工程单位负责制定,其细节部份由各责任单位自行负责,所有的标准作业程序需经公示检讨,各级签核後生效执行。各单位的制作方式就会依人员的熟悉程度而决定谁来负责制作,而大多数单位对业务最熟的应该就是主管了,因此大多数单位均由单位主管来负责,因为单位主管是最熟悉自己本单位的运作的人,所以写出的东西至少能符合ISO“写你所做”的精神,写出的东西再经过公示与检讨後就形成标准作业程序,基本上应该不会有大漏洞了,完成签核程序後就可以付诸执行了。如此作法的好处就是:标准作业程序是执行者自己写的,所以感觉上那是自己定的规矩,心裡会乐意遵照执行,如果今天这标准作业程序是别人写的,那麽,在人性的反射下,总感觉是被逼着按人家的意思做事,心裡总觉得不舒坦,就是不服气,因此在执行上肯定不会尽心尽力,巴不得出点漏子,看看写的人的笑话。这都算好的,至少还是执行了,有些很恶劣的,阳奉阴违,我行我素,故意不遵照标准作业程序执行,因为做事情的方法往往不是唯一的,因此,不照标准作业程序执行也不一定会出纰漏,这种情况就难处理了,处理也不是,不处理也不是,很是尴尬。甚至有些上级主管见没有出现问题,干脆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任其妄为了,殊不知这正是管理混乱之源了。记得我曾提出“处事必需有所依据”,其实管理也必需有所依据,有所依据就会让大家在一个平台上,用同一种语言讲话,互相就容易了解,而且这个依据就是规则,大家都遵守这个规则,那麽情况肯定井然有序,如果没有依据将使得大家各执己见,纷争頩生,无从管理,无能管理,故所以乱也。再说,如果管理没有依据,那麽每个人都用各自的认定来管理,今天甲先生当主管,他用他的认知要求手下、管理手下,明天换个乙先生来当主管,乙先生也用他的认知来要求手下、管理手下,如果甲先生的认知跟乙先生的认知各有千秋,那麽手下的人将不胜其烦,而且无所适从了。
基础管理其实就是日常运作的管理,也就是为了要确保日常运作的正常及顺利进行所采取的手段,而其根本精神也就是“有所依据”,做有所依据,管也有所依据,不会因人而异。基础管理完善就不会出问题,这是理论讲法,在正常情况下,人人按规定行事,则不会有问题这是肯定的,但是,实际上总还是会有问题发生,因为总会有一些不可控的原因,造成问题发生,面对此种情况,就得跟据标准作业程序来检讨,找出问题所在及其根本原因,筹谋解决,並彻底消除之。很多企业都做到了,可是问题还是不断的发生,更可气的问题总是重复发生,其实这就是企业能力的表现了,最差的企业是面对问题只是责备员工,没有其它动作。其次是,面对问题懂得要找原因,找责任人。稍好的企业,面对问题会寻找根由,也会想出对策来防止再发,可是仅止于说,没有行动。这些企业都得面对问题的重复发生。如果企业除了找根由,找对策之外,还能付诸行动,而且认真的跟催落实改善对策,那麽,有什麽问题还能重复发生呢?最後,提醒各位老板关注下自己的企业是属于那一类呀!千万莫让蚁穴存在于你的堤坝之中。这些不起眼的事务就是基础管理,基础不稳固,楼建得再高,那也就只是空中楼阁而已。说白点就是:基础管理没做好,就算你导入了一堆互联网的管理系统,数据互通,万物互联…等,那也就只能是个华丽的壳而已,是空有其表,只能一时的迷惑众人而已,决非万全之态势!若企业是无他人可及的高科技企业,或许可以不在乎这些,因为他只和自己競争,没有其它对手,没有任何威胁,若企业非无人可及,那就是会有競争对手存在,当大家处在在旗鼓相当的状态之时,能比的就是基础管理了。况且,管理系统是用来协助管理者以完善管理之任务的,它是一种工具,它不会主宰管理作为的,至少在人工智能发展到完善的阶段前,管理系统还是在人的管理思维底下产生的。
扫二维码用手机看

微信企业公众号
Copyright © 2020 版权所有:佛山市丁丁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15094029号 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 佛山